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李颀的《古从军行》,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的《东风破》,到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琵琶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作品里面拥有崇高的地位,贯穿了中国的文化历史,更因她声音的特色和多样的演奏技巧,成为当之无愧的“民乐之王”。
虽然根据记载,琵琶的发源地大概位于西域的波斯一带,经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不过到了隋唐时期,琵琶得到大力推崇,上至宫廷乐,下至民间演唱,她的身影都无处不在。随着十来个世纪不断的发展,中国琵琶的演奏方式、制作技巧一路改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韵,成为了经典的民族乐器。接下来,让我们来更深入的了解一下学习琵琶是怎样的一回事儿!

《琵琶行诗意图》 作画:颜梅华;图片来源:【濮哥读美文】
琵琶的二三事
————中华民族的瑰宝。“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正如白居易所描绘,琵琶的演奏方式多元,音色效果变化万千,其弹性和丰富多变的特点让琵琶拥有多首横跨不同风格,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经典,包括《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等武曲(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与《月儿高》、《思春》和《昭君怨》等文曲(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而且,琵琶的每个音区都各具特色: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展示了像八色鸟般的魅力。学习琵琶不但是学习中华民族的音乐,更是感受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媒介。
————文化多元的代表。丝绸之路除了为我们从中亚带来了现代中国琵琶的原型,更把琵琶输出至日本、朝鮮、越南和欧洲等地,在不同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各地的特色传统乐器。多亏我国热爱琵琶的大师和艺人们,在这十来个世纪,中国琵琶艺术在制作、材质和演奏方法跟指法等方面都不停的改良深造,大大增强了乐器的共鸣、表现力和适应力。现代中国琵琶的特点不仅是能奏出不同地区风味的声韵,更是能融合到西洋和现代作品里,成为跨时代,跨边界的文化载体。学习琵琶不但有助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信心,更能培养对其他文化的好奇心与尊重。
————自我鞭策的锻炼。正如上文所说的,琵琶非凡的表现力与适应力,以及多样的奏法指法是她被称为“民乐之王”的原因。基础的弹挑、滚奏、扫弦、轮指、柔弦、音乐处理等等的技术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摸索和领悟。换言之,学习琵琶不但需要优秀的导师作引导,更需要学员愿意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神练好基本功,从中锻炼超卓的耐心、毅力和自律性。
美中的琵琶课
- 小班教学
- 教的是基本功(节奏、音准、简谱、奏法指法等等)、古曲和流行曲
- 弹挑和轮指演奏展示
- 流程节奏明快,课上气氛愉快
虽然班上的学员们学习琵琶的年期不一,不过他们在等候跟老师交流的时候会继续练习需要改善或刚学的地方,然后在下课之前,夏老师也会保证同学们有充分的机会展示和发问有关在课上练习时所遇到的问题,营造了一个充实和有利于同侪共学的环境。
关于夏欣爱老师
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承诸新城教授,主修琵琶,三弦。后入职上海越剧院,参与演出“白蛇传”,“碧玉簪”,“孟丽君”等演出。现任职Montgomery County Public School。夏老师自2017年起在美中实验学校带领琵琶班,教学认真,对孩子耐心细致。
配合到琵琶多元的特点,夏老师除了教授基本功之外,为了增强学员对琵琶的兴趣和演奏技能,亦会循序渐进地教授古曲及现代流行曲。夏老师希望更多人能认识到琵琶的美,因此很欢迎对琵琶有兴趣的朋友们与她联系查询,甚至在美中秋季开课的时候过来旁听,亲身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乐之王”!
授课时间:一周一次课,每周六下午4:00 – 4:50
授课形式:网课
美中实验学校洛城校区网址:http://acsdc.us/rockvillecampus/
报名咨询热线:
戴老师240-467-7768
黄老师240-603-8863
徐老师301-820-8897
(撰稿:莫舒淇,美中实验学校洛城校区宣传部)